本文將依據 BMAD-METHOD 的標準流程,一步步展示如何透過與 AI Agent 的對話,從零開始建立一個 ToDo List 應用程式。這個過程被分為「規劃」與「執行」兩大階段。
階段一:規劃工作流程 (Planning Workflow)
此階段的目標是將一個模糊的想法,轉化為具體、一致且可執行的規劃文件,為開發奠定穩固的基礎。
1. Analyst:提出初步想法
開發的第一步,是向 Analyst 提出一個初步的想法。
*analyst 我想建立一個簡單的 ToDo List 應用程式,可以讓使用者新增、刪除、編輯任務,並標記任務完成狀態。
Analyst 會根據這個想法,展開對需求的初步分析與塑形,最終產出一份專案簡報。
2. PM:撰寫產品需求文件 (PRD)
有了專案簡報後,PM(產品經理)會接手,並根據簡報內容,撰寫一份更詳細、更全面的產品需求文件 (PRD)。
*pm 根據專案簡報,為 ToDo List 應用程式建立一份全面的產品需求文件 (PRD)。
這份 PRD 將會是後續開發與設計的主要依據,定義了功能需求、非功能需求、史詩 (Epics) 和初步的使用者故事 (User Stories)。
3. Architect:設計系統架構
當 PRD 完成後,Architect(架構師)會根據 PRD 的內容,設計出符合需求的系統架構。
*architect 根據 ToDo List 的 PRD,設計系統架構。
這份架構文件將會定義所使用的技術堆疊、資料庫結構、API 設計等技術細節。
4. PO:驗證一致性
在進入開發之前,PO(產品負責人)會進行一次重要的檢查,確保 PRD 和架構文件之間沒有矛盾或遺漏。
*po 執行主檢查清單,驗證 PRD 和架構文件之間的一致性。
這個步驟可以有效地避免後續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方向性錯誤,確保所有規劃文件都已對齊。
從規劃到執行:文件分片
當 PO 確認所有規劃文件都達到一致後,就來到了從規劃到開發的關鍵轉換點。此時,大型的規劃文件需要被拆分成更小、更易於管理的開發任務。
5. PO:進行文件分片 (Sharding)
PO 會使用工具將 prd.md
和 architecture.md
中的史詩和故事,拆分成獨立的檔案,存放在 docs/epics/
和 docs/stories/
目錄下。
*po 根據 prd.md 和 architecture.md 進行文件分片。
這個「分片」的動作,讓開發團隊可以一次專注在一個小任務上,也為接下來的開發週期做好準備。
階段二:核心開發週期 (Core Development Cycle)
文件分片完成後,團隊便進入結構化的迭代開發週期。
6. SM:建立使用者故事
SM (Scrum Master) 會從分片後的 docs/stories/
目錄中,提取具體的開發任務,草擬成下一個要開發的使用者故事。
*sm 從分片後的文件中,草擬下一個開發故事。
這讓開發團隊可以專注在單一、清晰的功能點上。
7. Dev:實作使用者故事
開發者會根據 SM 產出的使用者故事,進行程式碼的實作。
*dev 實作使用者故事 [1.1.story.md]。
這是將設計與文件轉化為實際產品的關鍵步驟。
8. QA:審查與驗證
最後,QA(品質保證)會對開發者完成的程式碼進行審查與驗證,確保其功能與品質都符合使用者故事的定義。
*qa 審查並驗證使用者故事 [1.1.story.md] 的實作。
通過驗證後,這個故事便算完成,團隊可以接著進行下一個故事的開發。